>首页> IT >

中芯国际是怎么回事?讲述中芯国际的前世今生

时间:2020-07-28 15:59:41       来源:今日头条 澄泓财经

上次讲到,台湾人张汝京,在无锡华晶小试牛刀后,重新回到了芯片基础雄厚的台湾,创立了世大半导体。

张汝京,祖籍中国南京。其父张锡伦,国民党上校军官,1949年随国民党部队逃往台湾。张锡伦到台湾后一直在兵工厂工作,后升任一所冶金厂厂长。用我们今天常用的话来说,就是典型的理工男。

或许是受到父亲影响,张汝京的学生生涯也几乎全部和理工相关。其毕业于台湾大学,获得机械工程学士学位,于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获得工程学硕士学位,并在南方卫理公会大学获得电子工程博士学位。

点击下方卡片 加入我的圈子,专为短线爱好者量身打造的T+3短线策略,通过智能算法选出具备短线操作空间的股票池,再有专业操盘手挑出其中最靠谱的潜力股发布!短线操作就看这里!

之后张汝京进入美国德州仪器,一干就是二十年。也是在德州仪器,张汝京和他一生的对手,台积电的张忠谋,第一次产生了交集。

当时张汝京进入了德州仪器的核心部门,集成电路发明者之一杰克基尔比所领导的DRAM团队,而此时张忠谋已经是消费事业部的资深副总裁。由于所在部门不同,两者虽有上下级之名,但无上下级之实。

二张的第一次交集就在波澜不惊中度过。张忠谋在1987年回到台湾创立台积电,而张汝京在德州仪器,羽翼也渐渐丰满。张汝京后来被誉为德州仪器的建厂狂人,其在十多年的时间内,先后在美国、新加坡、日本、台湾等地建造并管理近20座芯片工厂,积累了丰富的芯片厂建厂及管理经验。

1997年,张汝京在德州仪器提前退休。说是退休,其实张汝京的个人事业及梦想才刚刚开始。经过短暂的无锡之行后,张汝京回到台湾,建立世大半导体。由于有台积电珠玉在先,张汝京的创业并不被人看好,但是张汝京凭借其在德州仪器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及雄厚的产业圈人脉,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做到了盈利。

由于父亲张锡伦对祖国大陆始终念念不忘,在张汝京成为德州仪器的建厂狂人之后,父亲始终在耳边叨唠不断的一句话就是:“你什么时候去大陆建厂?”因此,在世大半导体逐渐走向正轨之后,张汝京就开始规划去大陆建厂的计划。在他的规划中,世大的三到十厂,将全部落在大陆。

然而事与愿违,蒸蒸日上的世大半导体逐渐让龙头台积电感到了警惕。在产业内打不倒你,那就收购你。世大的大股东与台积电秘密协商,在2000年1月将公司作价50亿美金卖给了台积电。也因此,张汝京第二次成为了张忠谋的下属。

不过这个下属也只当了几天而已,张汝京在得悉此事后,毅然从世大离职。他要继续完成对父亲的承诺。不久,张汝京带着靠其个人人格魅力网罗的300多人的芯片团队,以及全部家眷,离开台湾,来到了上海张江。

当时的中国芯片行业,依然在为上个世纪产业经验严重不足而犯下的一系列政策错误,埋单,几乎所有的芯片公司都在盈亏边缘苦苦挣扎,也因此吸引不到全球第一流的芯片人才,管理技术都严重落后。

张汝京的到来,无疑是一阵清风。在上海,他们受到了时任市长徐匡迪的热情接待,带他们来到遍布农田的浦东腹地,向张汝京展示了上海为他们规划建厂的大片土地。

那个时候,张江还是一片农田,中国的房地产,也还处在未来十几年大牛市启动前的冷场期。就在完全不受关注的情况下,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芯片工厂——中芯国际,拔地而起。张汝京也全不负其建厂狂人的盛名。

虽然在中国这个芯片荒漠建厂,有着大量在台湾,美国想象不到的困难,例如各种各样的技术禁运,技术壁垒。但是张汝京凭借其在业内浸淫二十多年的人脉,将所有困难系数摆平。

2001年4月,中芯国际一厂实现封顶,并迅速开始量厂。而二厂三厂也在一年内系数量厂。不到两年后,中芯月8英寸芯片产量即突破10万片。这个数字在当时的中国几乎不可想象,超过了除中芯以外所有大陆芯片厂的产能总和。

而当时的中芯管理层,几乎都是张汝京从世大带来的班底,并辅之以德州仪器,台积电,联电,新加坡特许半导体等国际大厂挖来的大量高级技术人员。他们有着共同的特征,都是在以台积电运营模式为基础的现代化芯片生产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技术人员。

这也成为了中芯国际迅速成长的先决条件。

同时中芯的工艺技术以及流程管理,也几乎全盘复制了世大的模式。在我刚入中芯的那几年,甚至许多中芯国际的word文档的属性管理人中,还依然保留着世大半导体的字样。这种全盘的复制,当然加速了中芯的成长;

但是另一方面,它也给未来和台积电旷日持久的诉讼官司,埋下了一颗不易察觉的雷。

当然,离雷爆炸,还尚有时日。中芯此时正在继续向前飞奔。2003年底,量厂仅仅两年的中芯已经一跃成为全球芯片代工厂第四,仅次于台积电,联电,和特许半导体。

而中芯国际的扩张也在持续,2003年10月,中芯收购了摩托罗拉在天津的8英寸芯片厂,而在前一年2002年的年底,中芯在北京的中国第一座12英寸芯片厂也开始打桩,中芯北方site初具雏形。

一切都是那么的热火朝天,看起来形势大好。在中芯的员工也是每天元气满满。记得在入职第一天的新人训上,张汝京对我们说,我们是中国芯片行业的未来,同时作为初代大陆现代化芯片的从业人员,也必将享受到行业最大的红利。

我清晰的记得张汝京提到了我们持有的中芯国际原始股,他说,原始股面值一美金,上市后假设按照8美金来记,光这个收益就不可小觑。

我当时持有新入职员工送的1000股原始股,我大致一算,已经可以支付当时上海一套房的首付。

同时公司对于入职两年以上的员工,还有福利房的政策。中芯在建厂初期从政府拿到大量的廉价土地,除了厂房以外,还有大部分建成员工居住区及生活社区,称为中芯花园。入职两年以上员工都可以以市价三分之二的价格在中芯花园买到房产。

同时,业内还流传着台积电在1999年前后行业巅峰时每年发100个月工资的胜景。我们当时都相信,作为中国现代化芯片第一代的从业人员,我们也迟早将看到这样的盛况。

当然,除了经济上的前景,吸引大量从业人员流入中芯国际的另一个原因,是张汝京的个人魅力。用清教徒来形容张汝京当不为过。

张汝京素以克己精神著称。每天早上,在中芯国际的停车场,一辆白色福特嘉年华总是最早进来。这辆不起眼的1300cc小轿车,就是“总裁座驾”,亲自驾车的张汝京,是每天最早上班的公司高管。

张汝京在上海的生活很简单,一星期上班6天,每天在工厂待12个小时,到了饭点,总是一身工作服,和员工一起在公司食堂吃着7元一份的大锅饭。

至于假日,身为虔诚基督徒的他,免费给其他员工当司机,一起上教会。生活俭朴,出差搭飞机时,也一律坐经济舱,而且尽量当天来回,就是为了要节省旅馆费。

曾经有台湾的朋友来大陆拜访张汝京,回去跟台湾媒体评价道:“Richard(张汝京英文名)连西装都没有穿,就是一件工作衫,披上件发旧的灰色毛衣,像个传教士,办公桌是三夹板拼凑起来的便宜货。张说他有一个中国半导体的宏伟梦想,他为这个梦想要彻底献身,好像甚至牺牲性命都可以,这个人不是为了赚钱才做这件事,这才是最可怕的。”

不是为了赚钱才做事,应该是对张汝京最好的评价。就在和中芯国际一墙之隔的边上,同时于2000年动工的还有另一家8英寸现代芯片厂——宏力半导体。

同样有政府鼓励,同样有台湾从业人员的技术支持,也同样在先期拿到了大量政府拨给的廉价土地。然而中芯国际把所有的土地全部建成了厂房和员工生活区,而宏力的一部分股东却在数年后,上海楼市启动之际,将土地悉数出售。

当然,芯片业内深谙此道的绝不是宏力一家,上一讲中我们还提到的贝岭也是靠着土地买卖度过危机。

也因此,中芯迅速成长为了全球前五的芯片代工厂,而宏力十几年只能维持一座厂的运营,直到2012年前后被华虹集团收购,至于贝岭则彻底推出了芯片制造领域。

在所有人的努力下,中芯国际于2004年3月,终于成功在纽交所和香港同步上市。然而,事情并没有在这里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甚至连阶段性的胜利都谈不上。就在中芯谋求上市的同时,台积电对中芯的技术诉讼也已经展开。

在经过本世纪初欣欣向荣的数年之后,又一个长达近十年的寒冬,即将席卷而来,这个寒冬,不仅属于张汝京,也不仅仅属于中芯国际,而是属于整个中国芯片产业。参考文章:《中国芯酸往事》——饭桶戴老板

关键词: 中芯国际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