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损耗问题亟待引起重视 多措并举减少粮食损耗

时间:2022-06-07 17:26:21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近期在陕西、湖南、广西、辽宁、黑龙江、吉林等多省的粮食主产地采访了解到,受收获时间选择不精准、农机精细化水平低、仓储条件不达标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在收获、保管、运输等环节不同程度存在漏损状况,粮食生产过程中损耗总量较大。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减损就是增产”的理念尚未在粮食生产一线扎根,农业生产精细化水平有待提升。他们建议,应从鼓励研发高效低损收获机械、加强适播品种研发力度等多方面入手,真正做到颗粒归仓,有效提升我国粮食生产水平。

生产损耗问题亟待引起重视

收割机驶过的粮田里,麦穗、稻穗、玉米棒留下不少;麦粒、稻谷、玉米粒四处撒落……这是记者在我国部分粮食主产地采访夏粮收获时看到的场景。“机械化提高了收割效率,但作业不精细导致粮食漏损非常可惜。”不少粮农向记者反映。

湖南省沅江市草尾镇种粮大户周波说,收割机在行进过程中,容易造成稻穗末端稻谷脱落,亩均损失3%到5%是常见现象。“加上收割机的精细化作业水平不高带来的脱粒不完全以及接近成熟的水稻遇大风容易倒伏,严重时只能依靠人工收割,损失率有时可达20%以上。看到辛辛苦苦种出的粮食就这么浪费,确实心痛。”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刘德欢说,老旧收割机械占比较高,机收作业质量无法保证,这是造成粮食收获时损失率过高重要原因。“收获机具与稻穗碰撞产生落粒损失,机收过程中也容易出现作业速度过快造成机损浪费。”

陕西省宝鸡市农业农村局2021年曾对部分合作社机手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小麦田间平均机收损失率在2.5%左右,即以亩产800斤计算,每亩机收损失20斤;部分田块的损失可达5%即40斤以上。

除了机具老化以及作业水平不高等问题,收割时间也是影响损耗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大豆为例,成熟的大豆早8时至10时因植株含水量大,籽粒完整度高,最适宜收获,如果选择下午,植株含水量低,容易炸荚。按照去年平均每亩330斤产量,早间收获损耗只有三四斤;如果是下午,损耗就超过了10斤。”黑龙江省拜泉县上升乡团结村村民邹向成介绍。

收割损耗固然令人叹息,但多数种植户对此还有一定心理准备,而储存和运输中的浪费更让人心疼。

辽宁省开原市庆云堡镇河西村农户李荣波种植了一千多亩玉米,他为记者算了一笔账:烘干设备动辄几十万元自己无力购买;如果运送到附近的烘干塔,每吨烘干及运输费在65元,代价较大,因此将收获的粮食堆放在自家场院和田地是不少粮农的普遍做法。他说:“农民保管玉米挺难:鼠患、返潮……都会减少粮食产量。如果一亩地收获1500斤,卖出前收割、储存就得损耗掉差不多100斤。”

降损过程中存多重掣肘

生产损耗造成的浪费数量惊人,减损增产成为当务之急。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会长陈志说,目前我国农业收割机在作业过程中面临着作物损失和损伤两大技术难题,部分玉米机收总损失、总损伤率达10%以上。“实际操作中的损失更高:因为理论上是按照最佳收割条件计算,但现实中很难完全达到。比如粮食过度成熟导致更易脱落,雨天谷粒黏附影响脱粒等。”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农技中心主任寸红刚说,目前国内普遍采用联合收割机收获,但国产农机在减少漏损方面,技术攻关仍显不足。“近年来,农机生产企业由于积极参与购置补贴,收割机出现了‘大嘴配小胃’现象:即企业一味增加收割机作业速度,加大作业幅宽增加‘喂入量’,寻求补贴份额,但分离、清选能力却不配套,导致了在实际作业中增加损失。”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目前,我国小麦、玉米的收购价分别在2.6元/千克、3元/千克左右,与经济作物相比,价格偏低,粮农和机主对收获损失已司空见惯。“加之国产收割机损失率一直较高,大家把目光基本投入到了病虫害防治上,监督机收损失意识相对不高。”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李连文说。

西安市长安区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薛强说,由于重效率轻节约,一些机手存在不根据粮食产量、成熟情况、秸秆干湿度、倒伏程度等调整收割速度和机械性能参数的情况;一些收割机由于缺乏根据玉米种植行距调整作业速度的功能,收获中出现压倒玉米秆现象,产生损失。“加之机械检修保养不当和陈旧老化、驾驶员操作不当等多重因素,粮食损耗较为普遍。”

多措并举减少粮食损耗

相关人士认为,减少田间损耗是有效提升我国粮食生产水平的标志之一,应多管齐下,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吉林省吉林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处处长高喜文认为,“减损就是增产”的观念并未深入人心,应加强宣传引导,让大家对收获阶段的减损予以重视。以玉米为例,按照亩产约2000斤、每斤1元的价格计算,损耗率每降低1%,每亩就能为农民“抢回来”约20斤产量,每公顷可让农民增收约300元。

刘德欢建议,应积极推进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集成配套,充分发挥农机购置和报废更新补贴政策支持引导作用,扩大补贴机型范围,逐步淘汰老旧机具,加快高质量水稻收获机和烘干机等高性能、可靠性强的机具推广,提高农机装备智能化水平。

“我国农业要实现转型升级,收割机性能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机操作人员素质优化、抗倒伏粮食品种研发等,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陈志说,“要加快建设一批技术研发集成平台,设计制造能够适应农艺特征的收割机,提高机械结构和工况参数对作物力学的匹配;同时要探明作物在不同机械作用下的黏附、断裂等规律,精准构建作物与机械互作模型,开发能够表征上述模型的新算法、新传感器,形成对多种作业工况的调控技术,实现作物收割降损、增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