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用户居家对食材囤积量要求较高,进而刺激了冰箱、冷柜产品的需求明显上升,4月中上旬,线上平台及移动端关于冰箱、冷柜的搜索指数出现了一波井喷状态,一些疫情较为严重的区域甚至出现了团购冷柜的现象。但是,这种受突发状况影响的需求资源释放难以缓解国内冰箱及冷柜市场中长期发展压力。
尤其是在包括铜、铝、钢材、化工等等大宗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的背景下,冰冷产业的上下游都盈利提升状况都堪忧;况且,由于疫情影响,很多线上平台的订单难以及时配送到位,需求和出货之间仍然存在着效率化障碍,物流和配送降速在短期内压制了国内市场的产销规模。
短期需求大幅上升
疫情影响及国际地缘冲突让国内市场用户对生活物资的囤积意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冰箱和冷柜在如此环境下成为了一种必需品,而且大容积段产品、多台购买成为了当下的主流,4月中上旬冰冷国内市场出现了一波高增长行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行业的景气指数,不过,冷柜的需求量和走势明显要好于冰箱。
据奥维罗盘的数据显示,2022年第15周(即4月4日至10日)冰箱产品线下销售额同比提升了0.98%,但销售量同比下降了13.28%,同期内线上销售量和额均呈同比下滑态势,降幅分别是14%和23.95%。在此之前的一周,冰箱产品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几乎走出了同比下滑的轨迹,而且降幅都不小,从第15周冰箱线下销售的同比增长已经可以看出短期内向好的趋势。
这种趋势在冷柜产品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奥维罗盘的数据显示,冷柜产品在国内市场2022年第15周,线下体系销售额同比增长18.54%,销售量的同比增幅为12.25%。而在线上平台,同期内冷柜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6.27%,销售量增幅更大,达到了31.71%。
事实上,第14周国内市场冷柜产品的境况并不好,这种市场需求态势的陡然向上,疫情起到了关键作用。如果不是物流和配送效率相比以往出现了大幅降低,零售数据的增长幅度会更大。
整体市场仍未走出颓势
前不久长虹华意公布的2021年报中提到这样一组数据,2021年国内冰箱行业产销规模累计同比增长2.3%,但其中整体冰箱行业的内销规模同比却下滑了0.1%,如果不是出口市场近年来持续增长,中国冰冷产业所承受的规模化增长压力会更大。
这种压力在2022年并未有得到丝毫缓解,产能过剩、供求矛盾激化成为了国内市场的常态化现象。据奥维罗盘数据显示,2022年1至3月份冰箱产品线下市场销售量同比下降了27.98%,相应的销售额同比下滑了16.17%,销售额降幅低于销售量,说明线下体系的产品销售均价出现了上升。而在线上平台,2022年第一季度冰箱产品的销售额同比下降了1.83%,销售量则是微升0.1%。这一组数据也说明线上平台的产品结构偏于中低端。
国内冰柜市场在2022年前三个月要比冰箱显得更为低迷。据了解,第一季度冰柜产品线下体系销售量同比下降24.49%,相应的销售额同比降幅为18.7%。线上平台的状况也不尽如人意,同期内冰柜产品在线上销售量同比下降了7.03%,而销售额下滑幅度大于量达到了7.94%。
综合冰箱、冰柜在今年第一季度和14周、15周的数据不难发现,这两类产品的整体市场仍然处于低迷状况,只是在短期内受到疫情的影响和用户对是食物囤积需求增长,拉动了相关产品销售规模的上升;而且,但凡是受外部条件刺激的市场增长,几乎都是对需求资源的一种提前释放,冰冷产业的后期压力反而出现了进一步提升。
存量化困局难破
在一个多月之前的3月初,东贝集团公布了2021年报业绩预告,该报告显示,2021年东贝集团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同比减少7392.14万元至8592.14万元,同比减少67.25%至78.17%。这家主要生产冰箱冰柜压缩机企业在2021年的经营数据是中国冰冷产业的集体写照。
供大于求、负毛利销售、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让整个冰冷产业承压过重,而且在短期内难以找到有效的方法来缓解这种矛盾。一方面,国内市场已经步入了存量化周期,内生需求资源和外部机会都非常稀缺;另外一个方面,大宗材料的成本在短期内难以回落,高位盘整是中期内的主基调。
出口市场成为了中国冰冷产业产能输出的重要端口,但凡是在外销领域有着良好布局的冰箱制造企业在过去几年的业绩都较好,只是中长期规模化再增长的空间到底有多大还需要打个问号。
而且,国内市场的头部效应还在扩大,当很多的中小冰冷企业徘徊在盈亏一线的时候,以海尔、美的、海信、美菱等等为代表的主导和主流品牌的产销数据占比集体上扬,冰冷市场的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
这一现象的背后,是产品更新换代需求正在成为市场发展的主驱动力,家居美学、大容积段、智慧互联、嵌入式等等产品销售规模的逐渐提升拉动了冰冷产品的结构化升级,而这将是中国冰冷产业后期走向的核心路径。
关键词: 需求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