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科技股无疑是市场的宠儿,然而,其股价涨幅也让人望洋兴叹。随着股价的持续上涨,市场对其整体估值已经变得十分谨慎。宝盈基金张仲维表示,相较此前科技股估值整体上确实比较高的情况,经过这段时间的回调,已经进入到合理区间。对于接下来科技股的投向,他看好电子行业的性价比。从历史上危机期间科技股平均跌幅来看,目前点位上,继续向下的空间不会特别大。
对于接下来科技股的投向,张仲维认为,此前5G基站建设是确定性非常高的细分领域,正因此,从去年开始相关公司股价涨幅明显。但根据调研,今年的5G基站大概建70到80万个,基本上已经是未来几年的一个相对高位,也就是说明年基本上增长幅度不高,相关公司的性价比吸引力已经下降。
相比之下,电子产业链还是可以期待的。举例来说,尽管受疫情影响,苹果手机的终端销售量将出现下调,但耳机方面依然维持正增长,而且从国内目前的情况看,国内手机需求基本上已经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待国外疫情稳定之后,这些迟到的需求将会慢慢回升,在5G、半导体长期增长逻辑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上升也会带动相关供应链上涨。
拥有10年投研经验、并且早年在台湾投资机构任职的经历,张仲维对海外科技公司的研究可谓功力深厚,进而对A股科技股的行情能够较早的进行预判,这一点在其过往投资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张仲维坦言,科技股的表现通常要早于其财务指标,所以对于此类股票的投资更主要的是基于在景气向上的细分行业中找寻优秀的龙头公司,通过对公司的调研和专家的访谈去强化选股逻辑。对于科技股估值波动大的特点,其更愿意用多个细分领域均衡配置龙头公司的方式去适当的平衡市场风险,而非通过择时对仓位进行控制。
以下为访谈实录:
问:您的投资逻辑或者理念是什么?挑选股票的一些标准或原则能分享一下吗?在过去的投资经历中有哪些难忘的案例可以分享一下吗?
张仲维:我来自台湾,从业经验大概十年左右。从业以来,研究海内外的科技公司花的时间多一些。我自己的投资理念是“赚取企业盈利增长的钱”。简单的说,投资的收益是来自于企业每年盈利的一个增长,因此,在所有科技行业里寻找细分行业向上的,再在里面找寻龙头公司。挑选股票的标准,更多地是通过调研、通过一些专家的访谈等等,由此去找寻龙头公司,然后进行投资。因为科技股变化比较快,通常在这个公司基本面还没好转之前,或财务指标没有跟上的时候股价就有表现了。所以一般以这种财务指标去做筛选的原则并不适用科技股投资。
有几个案例可以分享一下,也符合这样的投资逻辑跟理念。首先分享一个光学行业的案例,因为手机行业里面,光学一直发展很快,我们可以看到过去几年,手机的镜头或者车上的镜头数量是大幅增加,这样的行业趋势已经有三四年了。在我们的投资组合里面,就一直持有港股的一只龙头公司,也是国内最大的镜头模组厂商,持有周期基本上是从我管基金开始一直到现在,都是我们的重仓股。
从这个案例可以很明显看到我的投资逻辑跟选股的标准。就是在光学行业持续上升的过程中,通过我们自己的调研去了解里面的龙头公司,然后通过较长持股周期去赚钱。公司每年的复合业绩增长率,跟它的股价的收益率基本上也是差不多的。
另外一个案例就是去年2019年,我们一个收益率比较高的重仓股的投资过程。在之前调研的时候我们发现,2019年是5G基站里面PCB发展的第一年,今年基本上进入大量铺设的第二年。去年的时候,在各个部件里面PCB这个环节基本上是竞争情况最好的,当时公司也是从此前情况比较差进入了一个景气上升周期。所以我们在2018年七八月的时候已经重仓开始买进,去年的收益率是非常好的,从我们买进的时候大概是80亿的市值,到前阵子卖出,大概是400多亿的市值,基本上赚了五倍左右。第二个例子也是我们另一只重仓股,之前发现他收购了一个海外半导体公司,因为过去的一些经验,我们对海外的科技股经验是比较丰富的,所以也知道这家被收购的公司是非常优质的,当公布收购之后,我们就开始重点关注了。
2018年收购之后,当时整体市场环境都不好,公司市值只有大概200亿然后我们在复牌之后重仓买入,大概在200多亿的时候完成了建仓。现在也都是1000以上的市值,也是赚了五倍左右。所以这个三个案例可以总结一下,我们的投资是在科技细分行业里面去找寻景气度向上的细分行业,在里面去找寻优秀的龙头公司去进行投资,通过较长周期的一个持有去赚取企业盈利增长的钱。
问:科技股向来波动比较大,在您多年的投资经历中,通过什么去控制业绩的回撤?如何平衡市场的风险?
张仲维:A股的科技股波动确实非常大,通常控制回撤唯一的办法就是控制仓位,但单独控制仓位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基本上我是不去做仓位的选择,这么多年以来,我管理基金基本上仓位都在80%到90%之间,我们控制回撤是通过个别细分行业的一个均匀的布局。
我基本上会在各个细分的科技行业里面去进行均匀布局。比如比较熟悉的电子行业,消费电子、半导体、计算机、传媒、电商直播、新能源汽车,基本上我这边各自都有布局一些比例。通过这样的一个分散布局尽量平衡市场的风险,这是我们唯一能做的。
问:最近两年,科技股的表现非常好,您觉得目前中小创的整体估值如何?是否已经高估?
张仲维:确实去年整个科技股表现转好,到今年基本上科技股相对表现也是比较好的。大家之前会说科技估值非常高,那确实也是比较高,但是其实消费和医药的估值也是比较高的。最近市场有一个大幅调整,所以现在这些科技股的龙头估值基本上是比较合理的,并没有显著高估,个别公司都已经有非常好的投资价值。
我举例来说,比如刚才说的光学龙头公司,基本上也就是20多倍的估值,其他一些龙头大概二十七八倍的估值。所以说很多A股或者港股的科技巨头,因为股市大幅调整,目前已经进入非常有价值投资的一个区间。当然A股的一些科技股包含半导体,可能估值还是比较高,但在整个行业或公司没有发生重大负面变化之下,基本上目前的估值也是比较合理的,所以目前来看整体市场的科技股并没有高估。
问:疫情影响人们的外出和工作,我们近期看到,苹果关闭了除中国之外的门店,其他国家的制造业等也都受到停工影响,这将如何影响如苹果产业链的相关公司呢?
张仲维:现在国内疫情的影响已经在下降了,受到之前的影响,一二月份以手机销量来看,基本上是下滑50%左右。那接下来大家担心的是海外的一个影响。目前,我们很难去判断海外疫情对于终端需求具体数字上的影响,我们只能预估,就是以国内的情况去预估海外的情况,如果这两个月是海外疫情比较严重的情况之下,海外的消费电子产品可能需求也会下滑50%左右。
那单纯从苹果这家公司来看的话,我们最近了解,目前苹果并没有对手机耳机等产品进行砍单,在接下来的二季度,苹果一定会去对这个需求进行调整,然后进行砍单的一个动作,那具体影响有多少?很难给一个量化的数字。
我们目前了解到以比较保守的预期,苹果去年是卖1.8亿部手机,假设二季度下滑50%,今年总体的数量大概下滑10%,就是到1.6亿部。1.6亿部手机,然后耳机的部分影响比较小,去年耳机是卖6千万部,今年我们保守预期之下,大概是会成长到8千万部,基本上还是有正增长。所以这样子两个就1.6亿部手机跟8千万部耳机去看,测算供应链相关公司的估值大概是二十七八倍,基本上目前的股价已经反应了这个负面因素,现在的价格已经比较合理而且具有投资价值了。
问:我国企业在半导体、5G方面受全球产业链的影响程度如何?从目前国外情况看,您觉得国内相关公司后市将如何表现?生产受到影响和缺货导致的涨价预期,谁更能成为接下来的主要因素呢?
张仲维:半导体受全球供应链的影响,基本上也是一样的,就是说,因为终端的手机的需求下滑,一定会影响到整条供应链的业绩。但半导体在一二季度基本上影响还是比较小的,因为在去年年底,大家在展望2020年的时候都是比较看好整个终端需求的发展。所以半导体是领先所有终端需求六个月左右的,所以在今年上半年半导体行业跟相关公司业绩还是会比较好的。零组件公司可能二季度开始受到影响,半导体公司可能是在二季度末会受到一些需求的影响,那5G手机也是一样的,本来预计2020年5G手机会卖2.5亿部,基本上现在已经下修到1.8亿部左右。
重点是我们怎么去看这些相关公司后市的一个表现,这种悲观需求的预期基本上已经在股价里面反应了大部分了,不管是美股或者是A股相关科技消费电子,股价基本上已经调整40%左右。如果看过去的历史,包含需求下滑,包含历史上重大危机发生的时候,股价跌幅大概是在50%左右。所以说,从现在来看这些相关公司未来的一个表现,我目前是比较谨慎乐观。以悲观的情况来看可能再跌个10%-20%,就已经非常反应悲观预期了。消费电子或者半导体公司的股价在下跌后进入到一个底部盘整,之后基本上还是会慢慢恢复的。
为什么后续会是慢慢恢复?第一,疫情影响之后需求是会恢复的,我们从中国的需求就可以了解到,一二月份大幅下滑之后,到三月份之后,整个终端的需求是逐步的恢复。我们最新了解到,国内的手机需求现在基本上已经恢复到去年同期的一个水平。那我们可以合理的判断,在欧美疫情影响过后的两三个月,基本上需求也是会慢慢恢复的。另外,整个2020年是科技股的一个大年,不管在5G手机的推动之下或者相关半导体行业长期增长的逻辑之下。基本上这样的逻辑是没有被破坏的,他只是迟到了,而不是消失了。等到这些需求逐步复苏之后,也会带动相关的供应链上涨,这基本上是没有变的。
问:您觉得新基建的哪些细分领域估值性价比较高?您青睐的原因能否介绍一下?
张仲维:目前A股市场上表现比较好的就是新基建这个板块,主要大家会讲这几年相关基站的一个建设,之前说到的一个重仓股就是今年5G大幅建站的一个需求所带来的业绩提升。那我个人认为,现在再去参与投资的性价比基本上是不高的。因为今年的5G基站大概建70到80万个,基本上已经是未来几年的一个相对高峰的位置,也就是说明年2021年基本上增长幅度不高。
基金经理介绍:
张仲维,台湾政治大学国际经营与贸易学硕士,具有10年证券从业经历。曾任台湾元大宝来证券投资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国际部研究员、基金经理,华润元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员、基金经理;自2015年5月加入宝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研究部研究员、投资经理,现任宝盈科技30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宝盈互联网沪港深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宝盈人工智能主题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代表产品:
宝盈互联网沪港深混合(002482)、宝盈科技30混合(000698)、
(记者康博)
关键词: 宝盈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