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服务解难题“散乱污”场所变身创新中心

时间:2019-07-25 14:25:13       来源:南方日报

家住黄埔区大沙街横沙社区的居民罗俊强现在有个习惯,每天晚饭后和家人一起,沿着乌涌左支涌散步一个小时。“以前这里臭气熏天、垃圾遍布,乌涌都成了‘污涌’”。罗俊强告诉记者,多亏了街道全面开展“散乱污”整治工作,改善了居住环境。

“‘散乱污’场所占用紧缺土地资源,产出低贡献小,降低周边群众日常生活质量。”广州市工信局副巡视员韩国旭介绍,广州市通过建章立制、大数据排查、分类整治等手段,即知即改、立行立改,整治“散乱污”场所,切实回应民生关切。截至6月底,前期各区政府正式上报“散乱污”场所“三个一批”清单共计15351个。其中,“关停取缔类”和“升级改造类”已全部整治完成。值得注意的是,广州通过大数据监管系统可生成热力图,全市“散乱污”场所分布情况一目了然。下一步,广州“散乱污”场所排查将导入用水大数据。

为民服务解难题“散乱污”场所变身创新中心

关了99家“散乱污”企业,流经大沙街乌涌的污染物减少95%,乌涌不再“污”了。姬堂经联社党委书记、董事长梁锦坚看着河涌两岸绿草茵茵、溪水潺潺,松了口气。

这是大沙街整治“散乱污”场所带来的实效,丰乐北路上曾经密布着仓库、修车档、小作坊等“散乱污”场所。但大沙街仅用半年就把“顽疾”除了,他们将征地拆迁、低效用地收储工作与“散乱污”的整治协同推进,在发展中解决问题,既实现了工作目标,又解决了群众的利益诉求。通过丰乐北路的拓宽改造工程及丰乐北路沿线低效用地收储工作,大沙街清理了涉及“散乱污”地块69宗1020多亩,拆除建(构)筑物约25万平方米,清出低端经营户183家。

丰乐北路拓宽改造后,从原来的6车道变为如今的10车道,并实现了道路全要素的全面提升。该路段首次被指定为黄埔马拉松赛主赛道,黄埔老百姓见证了昔日的“散乱污”环境到现在的舒适宜居、绿化美观、出行便利,无不拍手称赞。

低效用地更新改造是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的有效途径。大沙街通过“散乱污”场所的更新改造,腾出土地引进优质大项目,也让村民受益。大沙街道办副主任黄碧峰介绍,丰乐北路沿线收回地块上,首个落地的雅居乐黄埔创新中心项目已动工建设,将建设聚集产业孵化器、工业研发等多种业态的一站式产城融合项目。两社区随着城中村改造和重点项目推进,经济稳步增长,人均股份分红方面,2018年与2017年相比,横沙社区增长21.38%,姬堂社区增长了20.24%。

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让“散乱污”排查更有效

一直以来,“散乱污”场所存在量大、面广的问题,使得在排查和整治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难点。

“以往针对‘散乱污’场所整治管理手段缺乏长效机制,问题容易死灰复燃,因此,市工信局建成了‘散乱污’场所大数据监管系统,整合用电数据等信息,用大数据手段对各区、镇(街)、村、工业园区的用电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监测。”韩国旭介绍,市工信局通过加大基层调研,完善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让数据上报更便捷,让排查工作更有效。

“散乱污”场所多有月用电量大、用户用电负荷与普通用户不一致以及主要集中在城中村地区和工业园区这几个特点。基于此,市工信局组织供电部门对工业用电每月超3000度、居民用电每两月超3000度的异常用户建模筛选,对异常用户开展上门排查,锁定“散乱污”藏身地。目前,已累计利用用电数据提取26.3万个疑似“散乱污”场所数据开展了排查。

如今,大数据监管系统可自动形成热力图,全市“散乱污”场所分布情况一目了然。“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全市供水和用水管理工作,将所有用水大数据导入大数据监管系统,为排查提供数据支撑。”韩国旭介绍。

坚持两手抓两促进各镇街在对标中寻找差距

7月4日,广州市强化“散乱污”场所清理整治典型街镇(村居)经验推广现场会在天河区前进街道办召开。会上,天河区前进街和白云区太和镇分别介绍了在推进“散乱污”整治工作中的经验。

广州市工信局坚持“两手抓”“两促进”,在解决问题中推动工作落地落实,把改革发展各项事业推向前进。此举正是为了加大典型街镇示范推广力度,推动“散乱污”场所清理整治重点和难点问题解决,让各街镇在寻找差距中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提高整治力度和水平。

天河区前进街道坚持上下联动、精准治理,组建“前台”“后台”两支队伍,建立“两上、两下”闭环机制,通过地毯式排查、样板式治理、跟踪式督导等手段,两轮清理整治都取得了较好成效。白云区太和镇紧抓监测、巡查、清单式管理、联动参与等环节,取得了整治大源村464家“散乱污”企业的明显成效。这些做法经现场分享后,各区纷纷表示收获良多。

下一步,广州将继续加大排查力度,韩国旭透露,《广州市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实施意见》《广州市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已经获批,近期将正式出台。

关键词: 为民服务 散乱污场所